Monday, March 07, 2016

吴伟: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目录)



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
台前幕后

作 者: 吳 偉
出版社: 新世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1月
語言類別: 繁體中文
售 價: HK$148.00
出版地: 香港
規 格: 平裝/656頁/單色印刷
ISBN: 9789881557117



内容提要

   1980年代,中共中央曾经推行过一次政治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方桉的设计者和实践的组织者,是时任中央总书记的赵紫阳。正是由于赵紫阳的主持,赋予了这场改革以与实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设想全然不同的内涵,使这次原本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行政方面的改革,演变成了使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现代政党转型的一次勇敢的尝试。

   这次政治改革在很多方面的深度是迄今无法企及的,并且超出了共产党内保守势力所能忍耐的限度,儘管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夭折,但是它为中国的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本书作者参加了80年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桉的研讨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本书是根据作者的笔记和亲身经历对这次政治改革所作的权威性记述;是继吴国光先生《赵紫阳与政治改革》一书之后,关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又一部力作。作爲敍述重点,本书开创性地介绍了吴国光先生书中没有过多涉及的,从中共十三大之后到「六四」事件期间,赵紫阳主持的政治改革实施过程。


作者简介

   吴伟,1952年生,吉林长春人。中国现代史学者。早年下乡插过队,当过工人,也当过兵。1977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工作。1983年7月考取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在读期间开始从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198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6年10月,调入鲍彤主持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参加了80年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桉的研讨工作,是《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执笔人之一。1987年1月至1989年5月兼任鲍彤秘书。1987年12月任正式设立的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处长、研究员,参与了中共十三大后由赵紫阳主持的政治体制改革实施的全过程,并参加了十三届二中、三中全会报告及其他重要文件的起草。自1989年5月底开始因「六四」事件被审查,先是在秦城,后回到本单位继续接受「清查」。

   1991年初,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副主任。1993年初经商。2010年开始,重返学界,以独立学者的身份从事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和写作。曾发表《跛脚的改革》、《中共十三大前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共十三大前「反自由化」背后的博弈》等文。



目 录

序(鲍彤)
引 言

第一章 思想解放与与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度的改革》
 1.真理标准大讨论与理论工作务虚会
 2.西单民主墙和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台前幕后
 4.“8.18”讲话的余韵
 5.波兰“团结工会”事件的影响
 6.破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与设立中顾委

第二章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搞不下去”
 1.“八字方针”与赵紫阳“讲北京话”
 2.“改革,是改你们计委的”
 3.邓小平坐不住了:“政治体制不改不行”
 4.这次政治体制改革启动时的国际“大气候”
 5.“政治改革从窃窃私语推向前台”
 6.体制内与体制外
 7.“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组”

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要有一个蓝图”
 1.开场的锣鼓:“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立
 2.连续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3.政改办例会:没有框框的讨论
 4.鲍彤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精辟见解
 5.赵紫阳主持的研讨小组第一次会议
 6.赵紫阳给中央常委的信:专题研讨全面展开

第四章 在“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高压下
 1.风云变幻:胡耀邦辞职与“反自由化”
 2.邓小平的“左右互博”
 3.鲍彤与邓小平“对表”:“我们这里没有‘自由化’”
 4.赵紫阳为尽量缩小反“自由化”的范围而努力
 5.邓小平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讲得好!”
 6.赵紫阳的“5.13讲话”
 7.“为十三大创造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第五章 发展党内民主要从中央做起,从十三大做起
 1.鲍彤再论党政分开
 2.阎明复建议:要制定政党法
 3.发展党内民主须从改革组织制度入手:向研讨小组的第二次汇报
 4.“集中议一下十三大问题”

第六章 专题研讨与中央研讨小组的五次会议
 1.共产党必须搞民主,这是终究要解决的问题:赵紫阳如是说
 2.党内民主中央要带头
 3.机构改革的条件基本成熟
 4.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
 5.建设民主政治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6.中央研讨小组没有听取汇报的专题研讨

第七章 “总体设想”怎么搞?
 1.综合组“挂牌”:总体设计开张
 2.邓小平说,“你们是不是也搬了点三权分立?”
 3.效率与民主应该怎么摆:政改办的讨论
 4.“邓小平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5.政治体制改革可以下点毛毛雨了
 6.“总体设想”在十二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没有?

第八章 十三大报告与中共十三大
 1.一个报告还是两个报告
 2.邓小平说:“这个设计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的代名词
 4.邓小平说:“只要能看出中国还要改革,报告就成功了”
 5.报告和总体设想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6. 改革开放的大会
 7. 秘密决议:最后决策人

第九章 中央政改研究室:要为政治体制改革破题
 1.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成立
 2.二中全会: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3.鲍彤的信:“七所八所”是个大问题
 4.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造”还是“改进”
 5.赵紫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6.全国政治体制改革座谈会

第十章 十三大前后政治体制改革还做了什么?
 1.坚定推进选举制度改革:七届人大的探索
 2.健全民主制度,使党的领导机构运行走向制度化、透明化
 3.推进党政分开的几方面改革
 4.权力下放和机构改革
 5.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6.新闻改革:1988年应该再前进一步
 7.社会团体的改革:代表民众的利益
 8.人大制度的改革:权力的回归与民众意愿的表达
 9.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0.党不干预司法,公、检、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十一章 “物价闯关”和治理整顿
 1.“物价闯关”的缘起
 2.陈云反对“物价闯关”的意见为什么没有被采纳?
 3.“物价闯关”的决策经过
 4.赵紫阳果断提出:价格改革推迟进行
 5.三中全会报告起草:“方案有变”
 6.治理整顿: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主题

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
 1.北京刮起“倒赵风”
 2.“动乱问题研究”
 3.廉政座谈会
 4.多党合作问题要拿出个方案
 5.“小舰队”的说法从何而来?
 6.“动荡和混乱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7.起草四中全会报告:中国不能乱,民主一定要搞

第十三章 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平息学潮
 1.不仅仅是为了悼念胡耀邦
 2.邓小平为学潮定性
 3.鲍彤主持起草“4·29社论”
 4.陷阱
 5.“八字真言”
 6.“新闻公开程度增加一些,风险不大”
 7.“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
 8.应当召开人大常委会议解决学潮提出的热点问题
 9.法学家座谈会

第十四章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1.紫阳5.16见戈尔巴乔夫谈话的前因后果
 2.历史的“误会”
 3.鲍彤的“告别演说”
 4.“我们老了,无所谓了”
 5.5·19之夜
 6.陈一谘来访和“李鹏其人”
 7.到底谁是推动学潮的“黑手”?
 8.“这是最后的斗争”
 9.“要作最坏的准备”
 10.他们终于动手了

第十五章 被审查的日子
 1.鲍彤:“8901号”囚徒
 2.“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党章和宪法的!”
 3.“城里开枪了”,我要实事求是
 4.中央决定撤销研究室,但要继续清查清理
 5.一年半的审查:不是“黑手”是“模范单位”
 6.鸡蛋里挑骨头也得处分几个人
 7.分配中的“猫腻儿”
 8.“赵紫阳的政治遗嘱”

第十六章 中国的民主政治,从这里起步
 1.赵紫阳与邓小平的两条“政治体制改革路线”
 2.由执政党主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3.关于80年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观因素
 4.8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选择”之辩
 5.赵紫阳主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与他的政治遗产
 6.再一次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当今中国转型的必由之路

附录1.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研究人员名录
附录2.中共十三大报告起草组成员名录
附录3.为赵紫阳起草的在中央宣传口负责人会议上谈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讲话要点(1989年5月16日代拟稿)
附录4.鲍彤:“六四密件”(在秦城监狱被审查期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